【天天播资讯】北京城内保存最完整的明代木构寺庙建筑群——智化寺

时间:2023-06-28 11:06:36来源:个人图书馆-静逸阅读

智化寺建成于明正统九年(公元1444年),仿唐宋“伽蓝七堂”规制而建,初为明英宗最宠幸的太监王振的家庙,后赐名“报恩智化寺”,是北京市内

智化寺平面图


【资料图】

建筑布局上,智化寺具有典型的明早期特点,采用中轴线左右对称的廊院式布局。

从平面图上可以看到,智化寺山门之内,钟楼和鼓楼左右对置。主殿院为一门两殿,即智化门,智化殿和如来殿,智化殿前左右为大智殿和藏殿,大智殿内供奉观音、文殊、普贤三大士,藏殿内有一具藏经的转轮藏,这种配置体现了明代官式寺庙建筑左观音殿右轮藏殿的典型特征。

敕赐智化寺

走进山门,智化寺的第一进院落是一座坐北朝南、并不是门,它相当于其它寺院的天王殿,原中央设佛座,前供弥勒、后置韦驮。左右二厢以木栏区隔,前部二金刚分列东西,后部塑四大天王像,现已无存。

原供奉有哼哈二将、四大天王、弥勒佛和韦陀,现为文博交流馆的展厅。

敕赐智化禅寺报恩之碑

智化门前有,东侧为内有一口铜钟,铸造于正统九年(公元1444年),高1.60米,口径1.05米,唇厚9厘米。钟身铸有二十余种梵文经咒。

钟楼与鼓楼均为上下两层,下层为砖壁,上层为木制障日板壁。最突出之处在于下层角科的坐斗,其阔度比普通坐斗大一倍,好像并列了两具坐斗。这样的做法既增加了载重力,又不至于因多一个坐斗而使下檐伸出过长,影响上下两层的比例。

鼓楼

内原有一架明代龙纹大鼓放置其中,鼓高1.45米,鼓面用牛皮制成,直径1.07米,最大周长4.3米。1987年鼓楼修缮时,将明式大鼓挪出,经修复后,保存在智化殿内。

明代龙纹大鼓

目前鼓楼内陈列一架复制大鼓,规格虽小,但图案和装饰技法一致。

智化殿

相当于一般寺院的大雄宝殿。

殿内正中和两侧原有石质须弥座,供木质漆金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和十八罗汉坐像,惜现已移往他处。目前陈列的三世佛原存放在大悲堂,体量较小。

在智化殿后抱厦内,坐西朝东,是智化殿的西配殿。

藏殿的结构与大智殿相同,因殿内存有一具北京仅有的明代八角形转轮藏而得名。现为“藏殿文化艺术展”展厅。

转轮藏

是能旋转的收藏佛经的橱柜。

智化寺转轮藏,是北京地区仅存的一具明代转轮藏,比河北正定宋代所制隆兴寺转轮藏稍晚,比清代所制雍和宫和颐和园的转轮藏要早。

智化寺的这具转轮藏自身不能转动,需要人围着转轮藏顺时针转动。

大智殿

坐东朝西,是智化殿的东配殿,原供有观音、文殊、普贤三大士,观音骑吼,文殊骑狮,普贤骑六牙白象,现已无存。

如来殿

,上下两层均金砖嫚地。

英宗颁赐藏经碑

东侧经橱前矗立的石碑正是立于天顺六年的《英宗颁赐藏经碑》。

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命人刊刻大藏经,明英宗年间(天顺六年)大藏经刊刻完成,英宗皇帝给国内许多寺院敕赐大藏经,赐给智化寺的这一套大藏经就曾安放在本殿两侧高大精美的曲尺形藏经橱中。

万佛阁顶部藻井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流失美国,目前保存在美国纳尔逊—阿特金斯博物馆。

大悲堂、万法堂是万佛阁北面两座庭院的主要建筑。

大悲堂旧称“极乐殿”,在康熙十三年因地震损毁后重修更名为“大悲堂”,取观音菩萨大慈大悲之意。堂中原有石制须弥座,供奉三世佛,现供奉在智化殿内。

大悲堂现作为北京文博交流馆的文化交流活动厅,承接文化活动和书画类临时展览。

关键词:

相关资讯
热门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