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兼三职的一注建筑师:工作是个稳固的三角形_世界看点

时间:2023-05-13 00:07:52来源:UniDesignLab

以下文章来源于建走偏锋 ,作者土鸡

小编导读


(相关资料图)

三十而立,你期望过自己三十岁,甚至四十岁后的人生吗。褪去学生身份的印记后,我们就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如何权衡,如何选择,是每一位初入社会学子的迷茫。

听一听这些30岁+的前辈们的故事,或许能让我们暂时放下焦虑,对前方的道路有更清晰的认知。

土鸡

#BG

2003-2008本科:厦门大学建筑学

2008-2011硕士:同济大学建筑学

#工作

2012年回厦门至今,一直在厦门某设计院和 厦门两所高校外聘教师

土注公社创始人、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国家注册城乡规划师、福建省评标库专家成员

学建筑是件快乐的事情

我叫土鸡,这个名字很非主流,其实这是在高一同学们开始流行用QQ时,我申请QQ号随便编的一个名字。没想到一用就用到了现在,大家经常亲切地称我为“土总”。

我妈妈是位建筑师,我小时候就是在设计院里长大的。在我的记忆里,小时候我们家就是,一张桌子分两边,一边是我写作业,一边是我妈妈在边上画图。有时我妈忙不过来,还会让我帮她在图上写一点仿宋字。因为从小的耳濡目染,等到了高三时,我就决定报考建筑学了。

其实到现在我从没后悔过学建筑这件事,特别是大三的时候,我们学习了西方建筑史,之后我就开始出国看建筑。基本上外国建筑史课本上一大半的建筑我都去实地看过,看的建筑越多,我对建筑空间的理解也就越深,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也慢慢开始有了变化。

图 / 大学出去旅游

我开始借着建筑史的基础对音乐史、绘画史和哲学史进行延展学习。我时常想,世界这么丰富多彩,何不放开自己的内心,去尝试多种不同的可能呢。所以我每年还在坚持学大提琴、小提琴、钢琴。很多人问我为什么一大把年纪了,还要学这些看起来“没啥用”的技能?其实是我真心地喜欢,保持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图 / 弹奏各种乐器

土注一级注册建筑师,赞79

所以我很感谢建筑这个学科,通过学习让我有勇气面对未知,丰富了我的视野。 有人问我会不会转行?想想我现在已经40岁了,估计会把建筑做到退休吧。不过如果有一天我转行了,我一定不后悔曾经在本科和研究生学习建筑,以及这一份热爱。

身兼多职,如何做到?

我自己现在主要在三个地方工作,也算是一只脚在建筑圈内,一只脚转行了:

一个是设计院担任建筑师;

一个是在大学任教建筑构造和建筑师实践基础两门课(已经9年了);

同时还创办了土注公社,和大家一起备考冲刺每年的注册建筑师和规划师考试。

很多人问这是怎么做到的?我也很认真地想过这件事,首先还是因为热爱建筑学,热爱教学。

我的工作模式是:白天和大家一样在设计院上班,因为我现在基本上就是审图,白天我就抓紧时间把工作提前安排好,晚上回家整理课件+上课,为了确保能跟上最新的考试政策以及和同学们进行互动解答,土注上课是用直播的形式,我的直播一般是放在晚上7点半到10点半,一周有10节课。每天我下班后就是上课,熬夜做PPT,周末也很少出去,除了运动打卡,就是去上其他课程。大学里的本科生的教学工作也是在下班后完成的,因为春季没有安排本科生的课,都是秋季上课,所以还能稍微喘口气。

其实,哪有什么事是轻松的,都是一次一次的拼劲全力和积累。

这三份工作就像稳固的三角形:在设计院一线工作,让我能敏锐地嗅到规范变化的前沿;在大学教书,我能将建筑学前沿的设计理念结合自己的实战经验,帮助未来的建筑师们更好和时代接轨;而前面两份工作能帮助我把最前沿的实战和理论结合起来,通过土注传递给大家。因为在土注公社的客户画像中,既有三十出头的年轻朋友们,也有即将退休、孩子马上考大学的工作者。

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创业

走上这条路也是非常偶然的。我是2011年一次性过了一级注册建筑师的九门考试,后来又通过了城乡规划师考试。那时候网络还没像现在这么发达,因为好多朋友希望我能做些考试经验的分享,所以我就在QQ上给大家进行直播讲解。

经历了2015和2016年停考后,到2017年又可以考试了。我记得那一年要考试的人特别多,有一种憋了两年没考要放大招的感觉。后来陆陆续续找到我的人也多了,我就这样“被迫”走上了培训这条路,没想到一做就是好多年,一直热爱着。

回想这么多年过来,在培训里认识了很多好朋友,也看着很多朋友从绘图员走到项目负责人、审图,还有很多朋友从单身走入婚姻。

图 / 互相陪伴成长

说来也很有趣,我们团队所有的老师和小伙伴,一开始都在设计院、地产或高校工作,然后兼职一起做做副业。到现在,团队里每个小伙伴都是一注,有的甚至考取了多个注册,有的伙伴已经在设计院做到了管理岗。他们的同事也有报名了我们课程的,却不知道每天在线上聊得很high的班主任就在身边,甚至可能是他的领导。

想想这是件很有意思的事, 我们每个人就像有好多个马甲一样,团队小伙伴的经历也验证了,我们是可以主副业并行,同时做好几件事的。

也有学员说,我很会挑队友(老师)。而我的秘诀就是,优先从自己的学员里找。因为通过一段时间的互相陪伴,彼此比较熟悉。其次我对团队小伙伴为人处世这块比较认可,最后才是做事的能力。

虽然我也不知道土注公社会走到哪里,但是至少我们在一起很开心,一起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到老了也有些吹牛逼的资本吧。

找团队小伙伴,也就是找到你想要一起玩的人,然后朝着同一个目标坚定地走去。

行情不好,却也要负重前行

众所周知,这几年建筑行情不好,很多人都在思考,未来的出路在哪里?在行业下行的情况下,我们的学员数量肯定是受到影响的。大家备考时看到行业的坏消息,也会互相交流。

但是说归说,很多人还是拾起课本努力复习上岸,毕竟还没有想到更好的方向,就只能先维持现状了。有本证至少还是个加分项,保证能生存下去。

很多人都在问:建筑行情不好,一注的证书不值钱了,考证有什么意义?

我认为考证不值钱更多指的是挂证的钱变少了,但是证书本身是有含金量的,特别是对于在一线担任项目负责人的同学,这本证书就是基本要求。未来几年国家可能会严打挂靠,因此证书和社保以及具体项目是要捆绑在一起的。除非你完全离开这个行业,否则通过挂靠的性价比就变低了很多。

提问

如何看待一注9改6的政策?

今年实行9改6的变革,我想这是要让证书变成一个门槛吧,让更多人能持证上岗。毕竟目前中国注册建筑师的人数还是不够,所以未来几年的考试应该会变得更简单,增加通过人数。只要还在这个行业工作的同学们,都会来考试,但相对外专业不从事建筑设计行业的同学,门槛就会变高。因为现在的卷子通过死记硬背的题目变少,选择题中也有非常多的案例分析,更贴近实际工作情况。对于建筑学专业背景或从事建筑设计相关工作的同,稍微复习一下通过考试的概率变大了。

当然,也有一些人没去考证,甚至考完证之后就彻底离开这个行业了。

行业劝退,初心还是想传递些正能量

大家都在说转行,我现在也算跨行了,只是当老师是和本专业相关,但我依然没放弃设计院的工作。 我的转行不是深思熟虑的准备,而是水到渠成的。

现在很多人都很迷茫,想转行又不知道做什么?

我的想法是,在保住主业的前提下,让自己多做一些尝试,积累离开这个行业的技能和底气。在没想清楚的时候,不要轻易辞职,否则可能会更迷茫。在今年这种行情下,我是不太建议大家裸辞的,除非有很好的去处。

先活下来,有饭吃,然后在有可能转行的前提下,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和喜欢的事情。

口罩三年,各行各业基本都受到了打击,2023年最大的关键词是恢复,大概2024年才是稳定。所以想着转行去一个能大富大贵的行业,我估计比较困难,就连曾经红火的网络电商也好不到哪里去,核心逻辑是消费者没有钱了。

我个人是觉得建筑行业这五年应该还是没啥好起色,一来中国的城镇化率太高了,二来出生率下降,老龄化趋势严重。从需求供给角度来看,城市没有那么多的住宅需要建设,更多是去存量而不是添增量。

80后90前的这一波小伙伴们在千禧年后的十五年间,赶上了好日子,恰逢GDP大幅度增长,建筑行业迎来了蓬勃发展,让我们误以为世界本应该这么快速地发展,但实际上不是,现在的样子可能才是社会本来的样子吧。

关于职业方面,我的想法是,今年先稳住,有工作的不要主动辞职,如果被公司裁员了,先喘口气别急,把期望值降下来再出发,找到个养家糊口的工作应该不难。 大家可以想清楚再动,有可能的话先用20%的精力去探索可能性,再下决定。

建筑师其实是一个圈子比较窄的行业,大家每天面对的就是甲方、施工方、同事、领导,生活圈子也很单纯。我创办土注的初心就是陪伴,想借着这样一个窗口,传递出一些正能量吧,想陪伴大家更好地生活和工作。

所以,我们提倡考证只是生活中小小的一个部分,除此之外,世界还很精彩,我们应该一起去看看。我们每年都会发起很多有趣的活动,比如健身、读书、游学、公益……还有各种有趣好玩的社群,毕业班、城市群、仙女群等等。

如今没有哪一份工作是很容易的,大部分都是绞尽脑汁希望不被时代淘汰吧。很高兴在土注这个大家庭里,我们一起遇到更好的自己。在一同前行的路上,我们相互扶持,遇到困难相互帮助,解决困难。

大家都在好好工作,如果做不下去了,回过头看希望还能想到: 我们至少一起帮助过很多人,很努力地付出过。

- END -

撰稿:土鸡

编辑:小樱

关键词:

相关资讯
热门频道